星期三, 4月 10, 2013

辨臉與認字(上:Recognize Facebook and Words)

東京行 091-林志玲
或許這就是為什麼
海報不能只有文字的根本原因
我適合執行拼湊組合的事情。接下來要討論的主題,很有意思,需要點時間消化。
「辨臉」與「認字」,這兩件事經過科學實驗後證實為同一件事情。

意思是說,如果有人無法輕易分辨不同臉蛋的話,認字的功能上也會失常。請容許我下面直接引用一大段文字。
孩子用來閱讀、寫字和計算的大腦模組早在文字發明之前就已經演化出來了,因為人類文字的發明才幾千年而已。文字的傳播那麼快,大腦不可能演化出以基因為主的模組來處理閱讀。畢竟在一個世代之內便可以教會本來是文盲的打獵-採集部落識字,而在這樣短的時間內是不可能在全部落發展出閱讀模組的基因。今天的孩在學習閱讀時,是重新經歷一次文明的發展史。三萬年前,人類學習在洞穴的壁上畫圖,畫圖需要視覺功能和運動功能連結的形和強化,到了紀元前三千年左右,發明了象形文字(hieroglyphic),用一些簡單、標準化的圖形代表外界的產物⋯。下一步,這些象形文字被轉換成字母,拼音的字母首度被發明代表聲音而不是視覺的影像。這個改變需要處理字的字母影像的神經元、處理聲音和意義的神經元以及移動眼精的遲動神經元全部連接起來共同完成一個功能。閱讀的經驗越多,這些迴路的連結越被強化,閱讀速度便加快了。 〈文化塑造的大腦〉《改變是大腦的天性》p.401-402
在洪蘭翻譯的這本書中《改變是大腦的天性》(The Brain That Changes Itself),其中有許多新鮮的發現,雖還在理論發展的階段,而其根本的基礎是相信「行為對大腦神經元迴路的改變」。老實說,我相信這個推論,以及書中各式各樣的例證。

所以當我看到這則新聞〈英研究發現:人對Facebook訊息的記憶力是書的1.5倍〉,另一個相似的研究結果時,一點都不意外。
實驗結果顯示,以正確率統計,人類對Facebook上訊息的記憶能力,是書本句子的1.5倍;另一個類似的實驗將文字替換成人臉,其結果是,人對Facebook更新上的臉孔記憶力竟是書籍上的2.5倍之多。他們說在實驗中造成差異的是這兩種文字載體所使用的語言。

視覺本來就不是用來辨識字體或閱讀文字,而是分辨外形(人臉、…)與食物。我想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華人或是使用方塊文字的民族容易近視,因為我們把文字書寫的很密集,很圖畫,留太少給人視覺休息。

他們還說「使用簡單快速方式寫下的句子,同樣地也能夠被快速記憶。越白話、不經修飾的文字,更容易被吸收。若我們認知此點,即能夠幫助我們創造出更好的教育工具,並對溝通與廣告提出更具洞見的方向。」老實說,個人覺得這個推論過頭了(而且,光是寫到這邊就覺得眼睛好累,來休息一下吧)。 中篇,下篇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歡迎您的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