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3月 18, 2013

人類,又稱發明家(Invent to invest)

 I fear the day that technology will surpass our human interaction. The world will have a generation of idiots. -Albert Einstein.
Milky Way Panorama
Milky Way Panorama
by Andrew Tallon
最近在讀一本書(Anyway,其實是五本,每一本都有關聯,所以就放在一起讀了:《邊緣光影》(詩集)、《越讀者》、《關鍵設計報告》、《資訊科技的商業價值》),書名叫《發明的故事》,作者是歷史學家房龍(美國)。前言是這樣說的:
一位勇士,隨身帶著一副簡易的望遠鏡爬上屋頂,作了長時間認真的觀察。
從此,麻煩的事就來了。
首先,太陽被證明是宇宙的中心,緊接著發現太陽系根本就不等於宇宙,…
這種發現不僅在神學家當中,而且在數學家、天文學家中都引起了極大的震驚。…

即使「光年」也是很小的單位,小得讓人覺得可笑。
但誰又能給出更好的解決辦法?

當地球失去了宇宙中心的尊貴地位時,有人認為人類將失去直立行走以來所樹立的尊嚴和榮耀,並將被逐出宇宙歷史的舞台。…人類意識到自己在微不足道的物質世界中非常渺小,就不再誇耀上帝造人了。我們開始真正認識自己,充其量只是一種比較聰明的動物而已
房龍說:「人類,又稱發明家」。我們「充其量只是一種比較聰明的動物」,我們比起其他種生物懂得使用工具,接著我們發明工具,改良工具,加速我們的時間,跨越更遠的距離。

人類根本的需求只是要有一個家,原本是個山洞,現在變成一幢高聳的摩天大樓;原本是件獸皮,現在變成blabla←真是難以形容。有了家之後,為了生存,我們開發手的功用,採集、耕作、捕撈、狩獵…,發明工具輔助,「馴服一切的手」房龍如此貼切描述。吃飽了,我們用雙腳移動,往更適宜的地點居住,最後,為了旅行與商業我們發明了飛機。不,你說那是為了人類想飛的夢,是這樣嗎? 想飛的根本是想自由自在? 自由不就是在自我的心中了? 怎麼變成一種超越本身極限的實現? 人心真的很恐怖。

當我看到google glass時,我看到不是發明者的天份與努力,而是為了具像所有超越原原本本不應該有的貪憎痴,有了這項工具我們可能會忘記祈禱,忘記孤獨,可能會忘記思念,失去該保持的距離。另一個可怕的地方是,我們持續在耗歇地球的資源。

大家該去想想要完成google glass或是其他科技產品需要浪費多少能源與人類原本該有的專心。光看個人電腦(PC)與智慧型手機就能明白人類有多麼浪費,不在乎手中的機器是否可以天長地久,並且「要求」大家只要曾經擁有。至於「人類該有的專心」這個議題,該拉豬塞的範圍實在是寬廣到沒有疆界,就先在此打住。(2017.01.12 update :請見拙文〈在網路環境中獨立〉)

我們餵了自己好多科技,但我們真的有在消化這些東西嗎?智慧型手機明明就尚未成熟,卻讓全球爭相分配資源,讓使用者不斷覺得自己手中的是beta,不斷更新,不斷丟棄。

我們喝了許多軟性飲料(軟體),但我們使用時真的愉悅感嗎?Windows大約二年出新的一代,但真正有跨越前一代範圍的,好像就是Windows98、Windows 8。Office就更別提了,從頭到尾新的作為只有XML,而且本來就該這麼運作。

觀察這麼多,會有一種深深的無力感,究竟人類可以浪費到什麼樣的程度?

而我現在在打這篇文章時,也是在浪費啊:在夜間工作勢必要開燈,即便先寫了手稿,打成電腦稿依然是耗電啊,如果我認真成名,讓大家多閱讀我的文字,更是拿著節約旗幟卻要大家捐獻用電時間的虛偽之人。(嘟嘴)

人類,又稱發明家,投資自己的私念與思念。 (續篇)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歡迎您的留言! ^^